DZ/T 0342-2020 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规程

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规程

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、条件和程序,井工矿、露天矿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、预测计算结果的应用等。本标准适用于矿产地质勘查及矿山生产阶段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。

E.1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,将复杂的实际问题概化,包括四个重要方面: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、边界条件的概化、最大疏干水位降深的确定及确定水文地质参数。

E.1.1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矿区的疏干流场是在天然背景条件下,由叠加开采因素演变而成的。分析时,应以天然状态为基础,结合开采条件做出合理概化。

a)区分稳定流与非稳定流。矿山基建阶段,疏干流场的内外边界均受开拓井巷的扩展控制,以消耗含水层储量为主,属非稳定流。进人回采阶段,井巷轮廊大体已定,疏干流场主要受外边界补给条件控制,当存在定水头(侧向或越流)补给条件时,矿坑涌水量被侧向补给量或越流量平衡,流场特征除受季节变化影响外,呈相对稳定状态。基本符合稳定的“建模”条件,或可以认为两者具有等效性;反之,均属非稳定流范畴。

b)区分达西流与非达西流。一是暗河管道岩溶充水矿床,地下水运动为压力管道流与明渠流;分水岭地段的充水矿床,矿坑涌水量直接受垂向降水人渗强度控制,与水位降深无关。两者均与解析法的“建模”条件相距甚大。二是局部状态的非达西流,常发生在大降深疏干井巷附近与某些特殊构造部位,它只对参数计算与参数的代表性产生影响。不存在解析法的应用条件问题。

c)区分平面流与空间流。严格讲,在大降深疏干条件下,地下水运动的垂向速度分量不能忽略(为三维空间流),其分布范围仅限于井巷附近(为含水层厚度的1.5~4.75倍)。在矿坑涌水量预测中,大多将其纳人二维平面流范畴,可根据井巷类型做出不同概化。坑道系统一般以近似的径向流概化;当坑道系统近于带状的狭长条形时,也可概化为剖面流。对于倾斜坑道,已证明坑道的倾斜对涌水量影响不大时,可根据坑道的倾斜度,分别按竖井或水平巷道进行近似。即:若坑道倾斜度大于或等于45°时,视其与竖井近似,用井流公式计算;若坑道倾斜度小于45°时,则视其与水平巷道相似,用单宽流量公式计算。

d)  区分潜水与承压水。矿坑水在降压疏干时,承压水往往转化为潜水或承压一无压水。此外,在陡倾斜含水层分布的矿区,还可能出现坑道一侧保持原始承压水状态,而另一侧却由承压水转化为无压水或承压一无压水的现象。概化时,需从宏观角度进行等效的近似处理。

 

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、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来自互联网整理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若有侵犯您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及时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