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工地临时用电安全升级,新标准全面解读
JGJ/T46-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

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再添安全锁,技术标准更新引领行业变革。
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《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》(JGJ/T46-2024),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,原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》(JGJ46-2005)同时废止。
这一新版标准对已有近20年历史的前一规范进行了全面更新,旨在适应新时代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需求。
01 标准变革背景
临时用电是施工现场的生命线,也是事故高发领域。据长期实践表明,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和工程质量。
我国关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要求此前一直依据2005年发布的规范。
该版本已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,新版标准应运而生。
新标准修订了多项主要技术内容,包括将“接地与防雷”一章更名为“配电系统”,增设“剩余电流保护”为单独一节,补充了对剩余电流保护的规定。
这些变化体现了行业对用电安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重视。
02 临时用电管理基本要求
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有一套明确的标准。当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,应编制临时用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。
而对于用电设备较少、容量较小的场合,也应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。
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,必须履行“编制、审核、批准”程序,经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,现场监理签认后实施。
电工属于特殊作业工种,必须经有关部门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操作证上岗。电工作业应由两人以上配合进行,并按规定穿绝缘鞋、戴绝缘手套、使用绝缘工具。
03 配电系统与安全电压
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/380V三相五线制低压电力系统,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规定:采用三级配电系统、TN-S接零保护系统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。
配电箱的设置也有严格要求。配电系统应采用配电柜或总配电箱、分配电箱、开关箱三级配电方式。
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进场电源的区域,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,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。
对于特殊场所,安全电压有明确规定:隧道、人防工程、高温、有导电灰尘等场所的照明,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;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,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;特别潮湿场所的照明,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。
04 外电防护与线路安全
施工现场的安全距离不容忽视。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。
在高压线一侧作业时,必须保持6m以上的水平距离。达不到此距离时,必须采取隔离防护措施。
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下面工作,在通过架空输电线路时,应落下起重臂,以免碰撞。
电缆线路的敷设也有严格规定:必须采用五芯电缆,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,严禁沿地面明设,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。
05 新标准的主要更新
新版标准(JGJ/T46-2024)对原有规范进行了多项重要更新。
除了将“接地与防雷”一章更名为“配电系统”,还增设了“剩余电流保护”为单独一节,补充对剩余电流保护的规定。
同时,新标准将“配电箱及开关箱”一章更名为“配电装置”,并补充了钢索配线中对钢索截面、布设以及固定的规定。
对于施工现场常见的起重机械,新标准补充了塔式起重机供电电缆敷设及其固定的规定,同时完善了临时用电工程管理需完善安全技术档案的规定。
新标准实施在即,建筑与市政工程的相关单位需尽快熟悉新要求,调整安全管理体系。对于二级建造师等从业人员, updated 标准将是必考内容,提前掌握有助于职业发展。
临时用电安全不仅关乎规范条文,更系于每个施工现场人员的切实执行。从项目经理到一线电工,唯有将安全标准内化于行,才能筑起真正的生命防线。
